- 中鼎创富©版权所有 2012-2025 赣ICP备12008681号-1
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460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万博一路202号启迪数字大厦B塔2804-02.03单元
- 联系电话:020-38917032 Email: zdcf168@163.com
中鼎创富
电 话:020-38917032
Email:zdcf168@163.com
网 址:www.zdcf.com.cn
地 址: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万博一路202号启迪数字大厦B塔2804-02.03单元
邮 编:511449
一股“高频交易”的冲动正静悄悄地改变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
消息人士透露,部分机构正将自己的交易电脑运进 上海 期货交易所所在的办公楼中,力图使其与交易所机房保持尽量近的距离——因为更短的电缆意味着更快的交易速度 。他们正在具备特定模型的交易程序扫描市场中稍纵即逝的套利机会,以约百万分之一秒的速度在 期货市场上迅速进行多笔金融产品的买卖交易,以此投资赢利——他们在做的事情,就是高频交易 。 实际上,作为程序化交易(Algo-rithmTrading)的一种,高频交易在国内已经被运用于商品 期货和证券市场中的ETF及权证交易方面 。而本报了解到,随着股指 期货渐行渐近,不少先知先觉的 期货公司、投资公司以及私募基金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寄望于通过高频交易抢占股指 期货推出后的盈利“蛋糕” 。
“高频交易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注意,”3月24日,证监会一位领导告诉本报,“我们正在讨论是不是应该要求交易所做出相关的规定 。” 暗流涌动之间,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大踏步跨入高频交易时代 。 暗中崛起 “国内商品 期货市场已经有人在用高频交易了 。”北京一家大型 期货公司负责开发高频交易的人士透露,据他了解,中金就是国内主要的高频交易者之一 。“有一些私募基金也在默默地做 。”
“高频交易 现在主要是一些投资公司在做,而且股指 期货面世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投资公司要开始投入其中 。”一家老牌 期货公司人士称 。此人制作了一个圈内的交流网站,聚集了很多对高频交易感兴趣的人 。他透露,国内 现在做高频研发的很多,但实际已经开始用的也就十几家 。
“眼光前卫一点的 期货公司都感觉到了压力,他们担心如果有一天高频交易成为主流,客户会摒弃那些没有能力进行高频交易的 期货公司 。”招金 期货的孙先生指出,他最近被公司找来开发此种交易 。
在海外成熟市场,程序化交易已经十分普遍 。在国内,因为尚处于早期,高频交易的定义相对宽松些,“利用程序一日之内进行50笔之上的交易应该就算高频了 。”一位“圈内人”介绍 。高频交易不一定要时刻不停地交易,而是要在瞬间把握住时机,迅速进行多笔交易 。
“国内程序化交易 现在已经分出三个‘段数’,高频交易已经出 现在最高段数中 。”上述北京 期货公司人士告诉本报 。他将中国的程序化交易者分成三种,一种是依靠程序做技术指标分析,这些人主要用文华的平台;第二种是更为专业的投资者,他们使用“交易开拓者”平台,自己编写小模块嵌入交易;第三阶段则就是高频套利交易者 。
上海一 期货公司创新业务部负责开发高频交易的人士透露, 上海 期货交易所成立了一个子公司,开发出一种上期技术综合交易平台(CTP),在这个平台上,交易者可以关闭经纪商使用的文华等操盘平台,直接编写自己的算法,进行高频交易 。
据了解, 上海中期、银河 期货、中粮 期货、格林 期货等规模较大的 期货公司成立“创新业务部”或者“IT业务部”,指派专人快马加鞭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高频研发 。 为了保证在交易时不被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影响,华尔街在雇佣高频交易员时偏向于那些从物理或者数学系新毕业的学生 。而记者接触的国内几位从事高频交易研发的人也基本是这种状态 。
暴利阶段 “一旦机构开始做高频交易而且取得利润,他们就潜入‘地下’,变得非常神秘 。”一家老牌 期货公司金融业务部负责人表示,这些“来无影去无踪”的人主要是怕更多的人了解高频后加入竞争 。“ 现在在中国做高频交易正处于暴利时代 。”
由于中国的高频交易刚刚起步,对硬件和算法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而市场对这种交易全无防备状态,高频交易者更容易抓住瞬间出现的定价不合理或者其他一些机会,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轻松套利 。“能在一秒钟以下进行交易就行 。”上述北京 期货公司人士表示 。
在美国,建立一套高频交易系统,最少也需要100万美元,对许多小型的机构造成了非常大的成本压力,而在中国 现在这个问题还没出现,配置好的机器加上一个小团队,就有可能建立起足以盈利的系统 。 据统计,2006年欧洲和美国股市的全部交易中有三分之一是通过程序化交易实现的,而在2009年,采用程序化高频交易的公司成交量占了全美证券交易量的73% 。
美国经验表明,一旦少数机构成功掌握高频交易,这种模式的交易将在极短的时间内膨胀,占据市场极大交易份额 。 要问高频交易有多强大,只要看看2008年金融危机下这些公司的盈利就知晓了 。人员不到300的Getco(全球技术交易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为5亿美元;最大的高频交易者高盛公布,它在2009年第二季度共有46个“亿美元交易日”,而其第二季度年报显示,交易为其创造了107.8亿美元的收入 。如若不是半年前高盛的一桩官司牵动了美国FBI的神经,“高频交易”在美国也依然是“少数派传奇” 。
再靠近一点! 纽约一家名为莲花(Lotus)的资本管理公司突然意识到,一年来其竞争对手正以3微秒的差别击败它 。仅一种策略算法式,莲花因为速度的损失每天就超过了1000美元 。
从这样的困境中跳出来其实也很简单——将交易电脑搬到交易所大楼里去 。“高频交易中电缆传输的速度损耗是致命的,从北京到 上海传输需要几微秒的时间,相对于以毫秒计算的高频交易,足以决定胜负了 。”孙先生表示 。 所以,“再靠近一点”成为了高频交易者的座右铭 。靠高频发家致富的Getco就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旁边安放着大排的交易电脑 。
“国内已经有人将电脑搬进了交易所大楼 。”一家中型老牌 期货公司人士透露 。事实上, 上海中期是程序化交易最成熟的 期货公司之一,而他们的办公室正好坐落在 上海 期货交易所的大楼里面 。“上期所的机房在6-8层之间,而我们的办公室就在11层 。” 上海中期人士向记者证实 。
据悉,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Euronext),也就是纽约证交所的母公司,正在伦敦建设一座庞大的、占地50000平方英尺的新交易中心 。而目前在其附近的其他建筑内,各家银行、经纪公司和其他交易商的电脑服务器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 。 “最后只能给他们一人发一根相等长度的电缆了 。”纳斯达克OMX交易所首席执行官罗伯特(RobertGreifeld)调侃道 。当然,这电缆还不能随便剪短 。
(源自:ido社区)